![]() |
為了諷刺條例的荒謬而製作的漫畫 |
以下只是筆者參考網上資料吹水吐嘈,不能當作參考資料啊~
要數2010年動漫界的大事,不能不提「東京都青少年健全育成條例」正式通過。2010年12月13日,東京都政府通過了由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所提出的「東京都青少年健全育成條例」。這條例受到動漫業界的強烈反對,一方面,對界認為條例會扼殺創意。另一方面,業界亦反對條例本沒有向業界作出咨詢就草草通過。為了反對條例,日本多個動漫製作組織都退出在2011年3月所舉行的東京國際動畫展覽(Tokyo International Anime Fair,簡稱TAF)。角川更連合所有退出的製作組織,在展覽同日舉行「東京動畫展」了,和TAF對著幹。
到底事情為何會發生到這地步?這就要由條例本身說起。
「東京都青少年健全育成條例」,原意是為了阻止兒童色情動漫繼續製作,以及暴力動畫繼續影響青少年身心。條例賦予政府權力監管動漫界,限制色情動漫的製作和發行。表面上看似是一條合理的條例,但其實內裡有著很多不合理的地方。其中三點最為業界所垢病:
- 條例本身只監管動畫和漫畫,但不包括小說、真人電影和寫真集。在其他國家,這一類條例根本不可能通過,因為一定會違反公平競爭法。石原慎太郎表示,只監管動畫和漫畫,是因為漫畫和動畫,表達上不受現實限制。小說也不像這兩者般能因應個人的思想。不過諷刺的是,石原慎太郎金本身是出身於小說界和電影界,而且他所寫的多部作品也有著激烈性愛過程的描寫。只管小偷,不管大賊,這點讓人懷疑條例只是為石原慎太郎增加政治本錢。
- 條例本身對「色情」和「暴力」的界定不但含糊,而且過嚴。條例定明「不健全動漫」為「任何漫畫、動畫、涉及觸犯現實法律的性或冒充性行為的圖片、以及近親間的性或冒充性行為,而對這些部份的描寫或表達途徑無理地被彰顯或誇張化」。但甚麼叫「冒充性行為」,甚麼叫「無理地被彰顯或誇張化」,條例中沒有進一步的解釋,但這點引起「自我審查」效應:只要沒有泳裝、出浴之類的裸露畫面不就一定過關嗎?現時已經有日本印刷商拒絕替同人誌印刷。色情已經夠糢糊,暴力更加不用說。這種「自我審查」效應,正是扼殺創意的原因。
- 重要的是,此例對動漫界影響甚深。不過,在立法的時候竟完全沒有吸取業界的意見,甚至是漠視業界意見。其實條本身,除了家長教師聯會(PTA)外,其他一律反對。在一個記者會中,石原慎太郎提到創價學會的聯名運動有4萬4千人贊成立法規制。但當記者提到出版社有15萬8千個反對意見時,他卻指沒關係。這已經是漠視的主要原則—聽取意見而得到共識。其實業界中也有很多討厭色情,有良心而又有影響力的製作組,要他們幫助立法絕對不難。無視這方面的意見,可見獨裁的一面。
左:原定參展作品;右:因條例影響而會留下在TAF的作品 |
接下來會如何,沒人能預計。也許能和平收場,也許要犧牲一個國際展覽。但其實要改變的是不是人類自己的心態?穿泳裝叫色情,吸口煙叫暴力,誰說的,誰教的?是小朋友自己的想象?還是大人自己的心魔作崇?當初《紅樓夢》在清初也是被當作淫書,但到現在已經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。甚麼也不讓孩子接觸,就叫對孩子好嗎?與其花時間去作管制,倒不如連同有心的業界加強教育,再和業界商討如何有效立法。有良心,有影響力的製作公司又不是沒有。
就算條例通過,色情動漫行業要活下去也可以。正如時雨澤惠一所說,所有漫畫家都轉職成「只會製作有很多插圖的小說家」不就行嗎?而且條例不管電子書,幹脆大家轉行畫電子漫畫好了!又環保,又快。XD
2 吐嘈:
汗...
只能說條例本身原意雖好,但很多東西對創作者和讀者來說都不夠(或沒辦法)周全
沒辦法讓出版社苟同之前先在道德感化上努力吧...
圖書館.....IG真的不打算好好把後半部搞完進入真結局嗎
番外2好想看動畫啊...
TVB劇集中《刑警》中有一句:「惡意,也許由一點善意開始」
正好能形容這種情況
IG嗎...我好像還沒看...為何我會用這標題...?
張貼留言